返回列表 发新帖

非遗文化葫芦丝(六)

[复制链接]

691

主题

691

帖子

27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43
发表于 2023-7-15 11: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非遗文化葫芦丝(六)

       哏德全从小就学会吹奏古乐调“幸筚班陶”,并能轻松运用特殊的演奏技巧——循环换气法,熟练演奏《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曲目。此后,他先后向李仲培、龚加铭、刘晓根等著名作曲家和演奏家学习,在乐理知识、乐器制作和演奏技巧等方面打下了基础。
      1995年,哏德全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开始专职从事葫芦丝演奏和制作,在国内外艺术舞台上展示风采,“哏派”葫芦丝的演奏风格自成一体,成为有较大影响的葫芦丝表演艺术家。他还改良和创新了葫芦丝的制作工艺,把音域由原来的8个音域扩展到11个音域,进而扩大为13音域;出版了国内首部葫芦丝教材和示范教学片,培养了国内外学生2000余人,其中多人在全国比赛中获大奖。
       哏德全还竭力把葫芦丝制作工艺推向市场,使其走上产业化轨道,展示出极好的市场前景。
       哏德全致力于葫芦丝的推广教学,跟随他学习葫芦丝演奏的除了中国学生外,还有日本、意大利、法国等国的留学生,使葫芦丝这一非遗文化、民族艺术飘洋过海,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他制作的葫芦丝多次成为云南省政府赠送国外友人的珍贵礼品,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云南时也曾获赠这奇妙的“音乐精灵”。
      云南省多家音像出版社、唱片公司以及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滚石唱片公司先后录制出版了哏德全的《傣风神韵》《多情的巴乌》《竹林深处》《发烧葫芦丝》等优美动人的个人演奏专辑。
       哏德全成为传播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使者,有人说,他就是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一张名片! “以前的葫芦丝很民间,不能跟乐队、钢琴这些乐器合乐。真正把葫芦丝的调规范,我做了很大的努力。”哏德全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07年国庆节前后,首届“哏德全杯”云南葫芦丝、巴乌电视大赛在昆明举行,这次大赛是迄今为止云南第一个以民间艺术家名字命名的民族器乐大赛。来自内地十三个省市以及国外的一千多人报名参赛。比赛中既有来自国外的选手参赛、也有年过六旬的老人和六七岁的孩子。看到葫芦丝艺术后继有人,哏德全高兴地说:“本次大赛必将促进中国葫芦丝、巴乌演奏的水平。”让傣家的葫芦丝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这就是哏德全的心愿。
       哏德全的一生献给了音乐,他为推广葫芦丝文化,倾尽了毕生的心血。如今,他虽然离开了,但给人们留下了动听的音乐、跳动的音符。        
       哏德全的去逝,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大损失,因为是他带火了葫芦丝,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葫芦丝演奏人员,为葫芦丝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葫芦丝巴乌这门乐器普及面这么广泛;他规范了葫芦丝的制作,改良和创新了葫芦丝调性的分归,拓展了葫芦丝的音域,赋予了葫芦丝更旺盛的生命力。
       葫芦丝制作技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德宏州梁河县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之乡——葫芦丝之乡。(葫芦丝演奏《太湖遐想》章湘洪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