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章湘洪 于 2023-7-15 11:49 编辑
大师哏德全(一) 哏德全自幼在傣族民间音乐文化的氛围中成长,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代“葫芦丝王”。他在短暂的50年的人生中,将葫芦丝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吹响,成为传播葫芦丝文化的使者、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一张名片。 一、那个“耳朵好”的孩子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镇帮界村,一个依山傍水、古朴清幽的傣族村寨。在这里,傣族传统民间乐器葫芦丝历史悠久,帮界村人吹奏和制作葫芦丝也是远近闻名。 1958年7月,帮界村一户普通人家添了一个男孩,他就是哏德全。哏德全的父亲是木匠,母亲是有名的民歌歌手,舅舅则是村里制作和吹奏葫芦丝的高手。说来也怪,每当幼小的哏德全哭闹的时候,只要祖父或是舅舅拿出葫芦丝,吹上一曲温婉缠绵的曲子,他的哭声就渐渐止住,脸上还会露出稚嫩的微笑……于是,祖父逢人便夸:我家孩子将来一定“耳朵好”!但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耳朵好”的孩子,日后竟成长为一代“葫芦丝王”,把古老的葫芦丝吹出了帮界,吹出了梁河,吹向了全国乃至世界,手捧葫芦丝闯天下。 在帮界村一个个宁静的夜晚,年幼的哏德全依偎在母亲怀里,听母亲轻轻吟唱傣族民歌,听祖父吹奏悠远缠绵的葫芦丝曲。稍大一些,哏德全住到了舅舅家,天天看舅舅做葫芦丝、听舅舅吹奏葫芦丝曲……在傣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熏陶中,在后来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艺人”的舅舅的启蒙下,乐感出众、模仿和领悟能力超群的哏德全,开始苦练吹奏葫芦丝的基本功。 上山放牛放马,是哏德全最乐意干的农活儿,因为他可以一边放牛马,一边吹葫芦丝、做葫芦丝。吹着练着,他常常忘了吃饭,也忘了时间,从白天吹到月上枝头……他随身带着制作葫芦丝的葫芦、刀具、竹管、铜片等,有时一天能做四五支葫芦丝,吹起来效果都还不错。 为了练好“运气”,哏德全想尽了办法:他常常在桌上摆上一盆清水,口含一根细竹管插入水中,在鼓起腮帮吹出均匀气泡的同时,用鼻子把吹出的气又吸入体内,如此反复;一次和同伴们玩耍时,哏德全坐在草地上,憋着气,满脸通红,眼睛外凸,把同伴们吓坏了,还以为他得了什么病,被打断了练习的他却不高兴地说:“你们捣什么乱啊?我这是在练闭气!”一次帮母亲添火做饭时,拿起吹火筒的哏德全饱吸一口气,往灶里使劲吹气,不知不觉又练起了运气,火苗呼呼地直往上窜,母亲连声惊呼:“火太大了!菜要炒糊了!”这时,哏德全才回过神来,赶紧用火钳把火弄小……那时的哏德全,对葫芦丝已是如醉如痴。(摘抄:花甲情迷葫芦丝)章湘洪/续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