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怀化中方斗笠

[复制链接]

691

主题

691

帖子

27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43
发表于 2021-11-11 18: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绘制斗笠




夕阳归来


                           怀化中方斗笠

                          正在消失的老物件
一、槪述:
       怀化市中方镇竹编斗笠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方镇斗笠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期,中方人就开始用竹篾制作斗笠,用于遮阳挡雨的器具。
       中方竹编斗笠编织篾为水竹(淹竹),弓篾为楠竹,圈篾为桃竹(根据各种竹子的特性)充分加以利用。从竹子到成品要经过破篾、编织、插顶、摊纸、铺棕、锁边、刷浆、贴花等大小70多道工序,有较完善的技艺体系。
       中方斗笠其造型美观,按材料制作和工艺可分为粗制斗笠、细制斗笠、精制斗笠、实用型斗笠、工艺型斗笠多种,品种也异常丰富,有罗纱,马尾,棕式、板棕式、尼龙式、布式、纸式、麻式等10多个品种。
2008年,中方竹编斗笠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方县文化局为保护主体。
二、斗笠的起源与发展:
       我国斗笠起源于新石器时期,在浙江钱山漾遗址(约距今4000~~5100年)曾出土二百余件竹编器物,包括魚篓、篮筐、簸箕、竹席等。《诗经·小雅·无羊》中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这也说明斗笠很早就为人所用。
《说文解字》中提到一个“簦”(deng)字,意为蔑编的有盖有柄的遮阳挡雨的器具,而有盖无柄的则称为笠,又叫笠帽。
俗语称之为斗笠,因其平面如斗大小而故名。
       唐代储光羲《牧童词》有“圆笠覆我首,长蓑披我襟”的诗句,可以说明箬笠在唐代开始普及。
据湖南省嘉禾县山田村,早在元朝元贞时期(约1308年)以蔑与箬竹叶(粽子叶)为材质织制成箬笠,因笠顶尖,形如斗,而用名“斗笠”历经世代人的改进,斗笠以美观,时尚、耐用、而成为人们广范用于遮阳避雨的常见用具。
       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在我国科技落后、全社会倾注农业时代,不仅农村农民需要斗笠,而城市居民出行也同样需要斗笠,因此斗笠的需求量相当大。
       在人民公社集体化初期《斗笠之乡》中方的大人、小孩人人都能编织斗笠,个个都会制作,家家户户、街头巷尾、屋前屋后、里里外外,到处可见编织斗笠的人群,而晾晒斗笠便成为了,中方镇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老百姓耕种农田的积极性高涨,那时斗笠还十分畅销。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因而,人们对古朴的斗笠也渐渐疏远。由此,斗笠市场需求锐减,编织斗笠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20世纪80年代中期,据统计中方年生产的斗笠800余万顶,创造了历史辉煌。
跨入21世纪以来,斗笠不再作为生活必需品出现,而是成为休闲,纪念、工艺、装饰用品。
三、斗笠制作主要工序:
       制作斗笠首先是要破竹剖篾。将多年生长的老毛竹,水竹、桃竹砍来,剔去竹枝,用篾刀将竹桿破开,剖成筷状的竹条,然后慢慢剥离开青黄层,竹青层部分比较坚韧,竹黄层部分则较为松脆,手艺人在剖竹时要注意分别对待。将青黄篾细心地剖离成很薄的竹篾,再用篾刀将篾条刮光滑,就能开始编织斗笠了。
马尾斗笠制作过程主要工序:
1、备料:
       马尾斗笠以水竹竹篾、马尾、染色剂、桐油等为原料,挑选的水竹直径以三四厘米为宜,水竹竹竿要饱清厚实、竹叶茂盛、枝节完好、竹节长、无虫咬和疤痕。待水竹干透后,再用刀破竹成条,用长指甲当刀,将靠竹青部位的第一、二层划成若干细条,最后用刀具划出均匀而细长如发的竹篾为原料。制作完成的竹篾有两种,用于编织斗笠上层的竹篾宽为0.2毫米,厚为0.1毫米;用于编织斗笠下层的竹篾宽度为1-1.2毫米,厚为0.1毫米。马尾是指马脖于后面的鬃毛,并非马尾巴上的毛发,竹编艺人所用的马尾是已经编织完好的马尾纱布,已经经过改性染色处理,颜色为白色,用于夹在两层竹篾中间,增加斗笠的牢固性。桐油与染色剂一般就地取材,每个竹编艺人家里都备有原料。
2、编织斗笠:
       斗笠的上层使用细篾编织,编织的全过程均在斗笠模具上进行。上层编织需要竹篾300余根,从斗笠的顶部向笠沿部位编织,采用三角编织法。斗笠的下层使用宽度较大的篾丝编织,使用三角编织法,篾孔较大,是斗笠的骨架,起着支撑作用。待上下两层编织完成后,需要对这两层进行收边,收编宽度为2-3厘米的环圈,同时留出收刀。
3、上色:
编织完成的上下两层斗笠骨架,其颜色是浅黄色的竹篾本色,为了使斗签呈现出金黄色,需使用染色剂把上下两层斗笠骨架染成金黄色。
4、组装:
       前面提到,马尾斗笠分为三层,上下两层由竹篾编织,中间层为马尾铺垫。组装时,先把斗笠下层竹篾摆放平稳,然后在上面均匀地铺垫白色纱布状马尾,接下来把斗笠的上层盖在马尾上面。组合完成后,需用竹篾将斗笠的顶部和边沿进行包绾(俗称锁边)。以前马尾斗笠直接使用篾丝进行包绾,但已普遍使用铜丝,这样更加经久耐用。
5、上桐油固色:
       待斗笠组装完成后,为了使斗笠不变颜色,需将以文火烧制的优质桐油,精心刷在马尾斗笠上,并在阳光下晾晒7天左右。晒干过程中,以太阳越大越好,但晾晒时间必须把握到位,晒少了色不够。多了则失色泽。最终完成的斗笠光泽鲜亮,经久耐用,将成为顶顶合格的优质产品。
四、结束语:
       怀化市中方镇斗笠,以美观,轻便、耐用、古朴、典雅、时尚、曾经名扬四海,却被淡淡的遗望。
在这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后辈们很少知道它历经沧桑和历史的辉煌……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劳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人是需要一种精神的,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怀化市中方经济发展再创辉煌。(葫芦丝演奏《万泉河水》/章湘洪)


苗妹情深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