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侗族芦笙(续)二、

[复制链接]

691

主题

691

帖子

27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43
发表于 2019-2-22 10: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侗族芦笙 (续)二、






事物总是发展的,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如今,侗乡在举行重大活动时芦笙照样活跃在各种场合,吹奏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花样更丰富多彩了。如有的加了侗锦舞,即男人吹芦笙,女人手上拿着侗锦,在场中翩翩起舞;有的男人吹芦笙,女人则打上花伞,随着节奏在场中旋转花伞跳动;有的男人吹奏,女人也参加吹奏(传统习惯女人不吹),而且队形变化多端,舞步花样百出;等等。无论是白天或是夜晚,都可以听到芦笙曲声阵阵,响彻侗乡山寨。

三)、芦笙吹奏技法
1、芦笙发音原理 芦笙发音的原理是:当芦管中的簧片受到气力的推动时,簧片尖部离开原位,但簧片是有一定弹力的,当吹(或吸)的气力小于簧片弹力时,它会弹回到原位,而且还会反弹到簧片的另一方(就管子而言,为内方和外方)。当气力在不断地推动时,它会振动起来,产生音波,这样就发出了音响。但簧片初始发音是微弱的,当这样的声音在竹管中回环响动时,声音被放大;在竹管上端再加上一个共鸣筒,声音就放大若干倍了。芦笙座子上方每根音管各开一个小孔,这是按音孔,如果不按住(实为堵住)这个小孔,这根音管就不会叫;换句话说,如果这个小孔不完全堵住,也不叫,或者有时会发出一些怪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各种声音都是有它各自的频率的,如果某个音孔不堵,虽然它的簧片也受到气力的推动而有所动作,但是,从这个小孔出去的震动波不符合这根音管的频率,簧片则振动不起来,也就不叫了。这样,芦笙吹奏时,想吹哪个音就按住哪个音孔就行了,不按住的则不叫。声音的高低,与簧片的长短、竹管直径的大小长短有关系。 芦笙不论是吹或是吸,都会叫的,每根音管的音高,吹与吸都一样。音量则与运气强弱有关,运气强音量大,反之则小。所以在吹奏过程中只管吹和吸,不需停顿换气了。
2、把持位子与姿势 芦笙拿在手上后,面向吹嘴,双手成抱状握住芦笙座子,左右拇指朝外分别握住前排音管根部,作按动音孔的准备;左右食指分别穿入第二排与第三排音管根部空档处,向内作按动音孔准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从第三排音管面向内握住该排音管根部,中指作按动准备,握力主要靠无名指;小手指则在座子下方托住芦笙座子。小手指最受力,往往容易感到疲劳,所以,两个拇指在不作按孔动作时,要交替为小手指分些力。 我们知道手指把持芦笙的位子,那么,要对按住音孔的手指作出分工。左手,拇指按、开左边芦笙前排2个音孔(14管的为3个音孔),食指按、开左边中排2个音孔,中指按、开左边后排2个音孔(8管的1个音孔);右手亦然。6音管芦笙每个指头只管1个音孔。 吹奏芦笙也要讲究姿势。侗家吹芦笙都是集体活动,衣着要整洁,体现团体的外在美。吹奏时挺胸直腰,目视前方,端庄大方,动作整齐,步伐与节奏协调,在行进中要注意与队友的距离,始终保持一定的队形。
3、熟记音孔位子 传统芦笙只有3个音,即1 2 6,少量有4个音,多一个高音5音。各音分布位置如图(1)附后,传统芦笙音管少好记。多音管芦笙则不太好记,因为各个音不像笛子或葫芦丝那样由低音到高音有序地排列,而是既要考虑传统的排列法,以便吹奏传统乐曲,又要有一定的顺序,还要考虑吹奏时,左右六个指头开按孔方便灵活。各音孔分布位置如图:(2)、(3)、(4),附后。 这样的排列方法,既继承了传统方式,便于吹奏传统乐曲,又还有一定的顺序和科学性,如:歌曲中的低音7、中音4、中音7相对比较少,就将它们安排在不太方便按动的位置,其他音的安排还是合理的,方便吹奏数量可观的歌曲。

四)、气息的运用
    在芦笙的吹奏中,运用的气量比葫芦丝大,尤其是多管芦笙。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方面,吹响的那根音管要消耗一部分气流,尤其是吹奏合音,多一至两根音管耗气。二方面是芦笙的簧片比葫芦丝的簧片厚一些,推动它的气量需要大一些。三方面是不吹响的那几根管的簧片,或多或少会漏一点气出去。据此,这种运气量大些是无法回避的。我曾构想将芦笙的簧片再做薄一些,但不行,再薄就不耐用了。其次,每个音在起吹时运气要加大一点,一但这个音吹响了,气息可以减弱些,如:5- - -, 3-,等。如果是四个十六分音符的连音在一起的,那么,这四个音都加重运气。假如四个十六分音符后面还连接别的音,亦可视情况处理。如:十六分音符5612 3 5 这个例子中前面五个音5612 3 。 是要加重一些气力一口气吹响的,3有一个任意延长节拍的符号 ,当3吹响以后,在任意延长的节奏中,吹奏的气息可以适当减弱。当吹到5时,又要加重气息,这个5才能吹响。这是因为芦笙簧片需要一定气压的推动才能起振,一但振动起来了则不需要那么大的气流推动了。 第三,怎么掌握呼与吸及其换气方法。呼与吸是芦笙运气的一个重要特点,利用呼与吸相结合不断循环,自然而然地换了气。但呼转为吸或吸转为呼的时间和在歌曲旋律中的位子要处理好,不然会乱了套,以致影响吹奏效果。这样掌握?要根据每支歌曲的旋律来决定。侗族传统芦笙曲,是在(呼吸)吹完前一句曲子刚完,在第二句起始时转换为吸;当第二句吸吹刚完,第三句起始时转为呼吹,如此循环。在吹歌曲时亦应按照这种方法。举个例子说明,如《芦笙恋歌》插曲《婚誓》,节拍是3/4,旋律又比较欢快,应呼三拍吸三拍;如果前三拍为呼,后三拍应为吸,吹到5 - -︱5- -︱时,前三拍为呼,后三拍为吸;如果六拍都是呼或者都是吸,就会感觉吃力,感觉累了。对于稍慢一些的曲子,可以一拍为一呼或一吸,如《浏阳河》2/4拍,中速。但有些地方不太好处理,如遇到切分音符时就要作适当的处理。如像曲中的3 2 0︱,23 1 0 ︱,5 5 3 ︱等,我认为,如果前半拍是呼,后半拍吸;即曲中的3、23、5为呼,则2、1、5为吸。因为2、1、5还处于强拍范围,而且时值又是一拍,这三个音换了气来吹奏,就有足够的气力来维持。0、0是休止符,好处理,停奏就是了。而3则要奏的,但它处于弱拍,吹它不再换气也可以,虽然从5到3延长了半拍,气力还是能维持的。当然,吹奏5 5 3转换三次气也未尝不可以,只觉得转换次数多了点,还吃力些。其实这支曲子也可以一口气吹两拍。再如《在北京的金山上》这支曲子,4/4拍一拍一次换气吹奏,是很好掌握的。 第四,吹吸换气还与芦笙吹奏时的左右摆动及行进步伐有密切关系。传统芦笙在吹奏时是要不停地左右摆动的,如果在演奏场中吹奏,还得停停走走地行进着,若在路上行走吹奏则不必停留。如何摆动吹奏呢?按传统习惯,第一摆是向左摆,运气为呼;第二摆是向右摆,运气为吸;如此反复下去。行进步伐是这样的:起吹时不行走,当吹到第三次向左摆动时,右脚同时间收到左脚边点落一下(成踮步),又右转身,右脚右迈步落脚,左脚立即向右前方迈一大步,这时芦笙正好摆到右边;当左脚落地后,右脚随即跟上左脚并步左转身,芦笙亦为左摆。在这个左摆时,双脚可以作略有下蹲的动作。再如此上右脚、迈左脚做一次,然后右脚向右开步站立,又作两番左右摆动吹方式,再作下一轮的左右摆动的行进步伐。如此循环直至曲终。这种行进方向是逆时针行走围圈圈的。有些芦笙曲子还要作些顺时针方向运行,往返数次至曲终。这种逆顺运行方式更显得活跃一些。有些曲子则在不停的行进中吹奏。其实,摆动就是相当于打拍子,它带动了气息的呼与吸,也带动了步伐,使三项成为一体。只是要根据节奏的快慢来掌握。3/4拍的,一呼或一吸就是三拍,正好符合强→弱→弱的运气规律。如《婚誓》、《月光下的凤尾竹》等曲子。2/4拍的,一呼或一吸为二拍,也符合强→弱的运气规律。如《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打靶归来》等。4/4拍的,如果一呼或一吸为二拍的话,也符合强→弱,次强→弱的规律。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如果速度需要放慢的,则可以一呼或一吸为一拍,如《在北京的金山上》等,其强拍也落在呼的运气动作上,弱拍则在吸的运气动作上。

五)、指法技巧
    芦笙吹奏的指法技巧比较多,但掌握不好时更难听。芦笙与葫芦丝的指法差异大,操作方法不同,但吹奏(续)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