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继续访问电脑版
返回列表 发新帖

传承与创新---“蜂韵组合”的民族音乐探索之路

[复制链接]

691

主题

691

帖子

274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743
发表于 2019-2-17 12: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章湘洪 于 2019-2-17 12:43 编辑





         
爱好葫芦丝的朋友一定对蜂韵组合这个名字似曾相识,如果留心观察,在众多新歌乐谱中,右上角作者名的位置经常可以看到蜂韵组合改编。
    传统葫芦丝七孔十个音符( 3 5 6 7 1 2 3 4 5 6)音域稍窄,在演奏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中,依靠单把葫芦丝吹奏往往对高音音域力不从心,严重束缚了葫芦丝艺术的发展。“蜂韵组合”新编曲、新概念、新表现,让葫芦丝以独奏、重奏、合奏等形式登场,拓宽了葫芦丝音乐的表现领域,弘扬了民族音乐文化。同时,极大地丰富了葫芦丝乐曲资源,吸引了更多人对葫芦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喜爱,深受全国各地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肯定与支持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 红艳艳 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 咱们中央那个红军到陕北 千家万户 哎咳哎咳哟 把门开”,一首颂扬红色政权的经典歌曲,在20世纪70年代就唱红大江南北,它激励了一代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音乐高亢、悲壮、铿锵、雄伟,但由于超越了七孔葫芦丝十个音符的音域,从而给演奏造成难度,红色经典始终无法在葫芦丝舞台上吹响。“蜂韵组合”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创新,通过改编曲谱,将其作为葫芦丝四重奏曲,使这首红色经典终于登上演奏舞台。
    《漓江恋歌》是“蜂韵组合”的又一力作,作品是一次音乐领域的跨界合作,由葫芦丝主奏,大型管弦交响乐团伴奏,将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融合,大气恢弘兼有壮族民歌的柔美隽秀。主奏部分采用大小葫芦丝演奏,宛如男女对唱,哥唱妹和,此起彼伏、交相呼应,有山谷回声之意境,整首乐曲和谐自然、大气明亮。
    “蜂韵组合”由来自“少数民族乐器网”(又名“中国葫芦丝网”)葫芦丝专业论坛的两位版主“晓峰独秀”和“大笨虫”组合而成,合作始于2012年。
 “晓峰独秀”本名张晓峰,出生于广西桂林独秀峰下。“晓峰独秀”从小酷爱文艺;2005年一次云南之旅,使他第一次感受到了葫芦丝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彩云之南美如画,苍山雪月洱海花,忽闻丝乐妙音起,从此结缘放不下。
   “晓峰独秀”是葫芦丝专业论坛的版主兼首席曲评员,曾为论坛众多名家及普通葫芦丝爱好者的音乐作品赋诗作序、撰写文章。在学习、推广葫芦丝经典乐曲的同时,开始尝试对葫芦丝新曲改编与再创作。
 “大笨虫”本名施清晖,1982年毕业于数学专业本科,1996年接触网络,曾参与一些网站、论坛的创建和管理。因初学上网时从零起步、磕磕绊绊自觉愚笨,故自称“大笨虫”。
    “大笨虫”从小爱好音乐艺术,2008年时偶然聆听一首葫芦丝曲,触动心弦;2010年开始学习葫芦丝,从此与葫芦丝音乐艺术结下不解之缘。“大笨虫”出任葫芦丝专业论坛后台管理工作,并参与葫芦丝乐曲的选材、改编及再创作的全过程!“大笨虫制谱”的曲谱精美规范达专业水准,堪称一绝;现如今她为广大葫友义务制作的葫芦丝曲谱已过数百首。
◇作品特点和创作过程◇
    作品特色:乐曲示范+曲谱伴奏+配套诗画+情景视频;图文诗画声情并茂,评论简介提示要点,音频悦耳视频赏目,曲谱标准伴奏丰富。
    创作过程:为适合普通葫芦丝的演奏,从主题的筛选、素材的收集编排,每支伴奏精选和再调整,每份曲谱无数次修改,每首乐曲无不厌其烦的测试效果,每张图片每部视频的创作,都凝聚着蜂韵组合大量的心血、时间和精力。
    “蜂韵组合”是网络媒介葫芦丝音乐“少数民族乐器网”的首个音乐组合,他们将民族歌曲与流行歌曲结合到一起,精心改编再度创作,已推出了百余首广受欢迎的葫芦丝音乐作品。其作品突出少数民族风格特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受全国各地广大葫芦丝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在葫芦丝学习交流和大型演出活动中经常采用其作品。
 “蜂韵组合”改编创作的葫芦丝音乐作品,是葫芦丝爱好者抒发情感、表现意境、寄托情怀的艺术载体,让人在心灵上能得到一份宁静的滋润和美的享受。
 “蜂韵组合”创新葫芦丝音乐艺术;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蜂韵组合”对音乐内涵、体裁选择、结构特点、演唱群体、歌曲类型研究透彻,大胆尝试;改编创作的葫芦丝音乐作品耐人回味,有情有韵、有韵有品、有品有味,使葫芦丝音乐;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推动了葫芦丝艺术的飞速发展,“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民族音乐的推陈出新需要更多的“蜂韵组合”,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孜孜不倦地创作。(文/章湘洪)
附“蜂韵组合”改编的主要代表作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