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之父”一一哏德全 一、前言 没有哏德全,葫芦丝不会流传。很多人,包括笔者,都是因为听了哏德全先生的演奏或歌碟才爱上葫芦丝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哏德全先生的演奏,葫芦丝就不会流传到全世界。更不会在闻名遐迩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吹响。 哏德全先生对葫芦丝的推广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将永垂音乐史册。 哏德全先生演奏的葫芦丝音色最为上乘,音色柔美、轻盈飘逸、委婉动听、音质纯净、自然轻松、气质优雅、感情真挚、朴实无华。听惯了哏德全先生的演奏,其它人的演奏感觉逊色了很多。 哏德全先生好比笛子界的俞逊发、胡琴界的刘明源一样,比其他演奏家的技艺明显高一大截,因此,笛子请听演奏家俞逊发,胡琴请听宗师刘明源,葫芦丝请听大师哏德全演奏。 二、非遗文化的创新人 哏德全将葫芦丝音域由8个音扩展到13个音,传统的葫芦丝的音域只有“4 、6、7、1、2、3、5、6”8个音,音域很窄,导致葫芦丝的表现力受限。 哏德全先生通过不断探索,成功地将传统葫芦丝的由8个音(4 6 7 1 2 3 5 6)的音域扩展到11个音(3 、4 、5 、6 、7 、1 、2 、3 、4 、5 、6),然后继续改进,后又从11个音的音域扩展到13个音的音域(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 葫芦丝音域扩宽以后,葫芦丝的表现力得到大大提高。 三、规范制作创新工艺 哏德全使葫芦丝的制作工艺变得更规范。 以前的葫芦丝一般都是由民间艺人手工制作,差异很大,没有统一标准,很不规范,这对葫芦丝的推广是很不利的。 哏德全先生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制订了一套规范化制作葫芦丝的章程,如制作各种调类的葫芦丝需要多长的主管、副管,多大直径的葫芦,主管的粗细,主管的音孔间距及制作音高等都作了精确的规定。 哏德全先生还规范了葫芦丝的分类,他将高音葫芦丝分为小G调、小F调、小bE调、小C调、小D调,中音葫芦丝分为:bB调、A调,低音葫芦丝分为:大G调、大F调、大bE调、大D调、大C调、大bB调。 四、葫芦丝音乐进殿堂 哏德全将葫芦丝带进了大学课堂,制订了葫芦丝教材,培养了大量人才…… 一直以来,葫芦丝只能在民间传播,靠民间艺人的口传心授,葫芦丝从没有专门的学校教学,如此不利于葫芦丝的推广。 哏德全先生长期被特邀在云南省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对大学生进行教课,是客座教授,向他拜师学艺的人员不计其数,不仅有国内的各民族人士,还有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外国的留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哏德全先生尽心教学,培养了众多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员,可以这样说,当今凡在葫芦丝领域有所建树的几乎都是他的学生,包括:“葫芦丝王子”李春华等。 哏德全先生还与学生李春华等合作,编著了中国第一部葫芦丝巴乌教材《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盘,填补了我国葫芦丝巴乌规范化、系统化教学的空白,为葫芦丝爱好者自学葫芦丝提供了条件。 五、“天籁之音”飞出山沟 哏德全先生整理改编了大量传统曲目,例如《古歌》《幸筚班陶》等,同时创作了大量优秀曲目,例如《赶摆》《勐养江畔》《傣寨情歌》《春滿傣乡》《茶山姑娘》等。早在二十世纪末期二十一世纪初期2000年、2003年,哏德全就分别在昆明和勐养创建了"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推广葫芦丝,还联合多家唱片公司先后录制出版了他的个人演奏专辑,如《傣风神韵》《多情的巴乌》《竹林深处》《茶山姑娘》《发烧葫芦丝》《春满傣乡》等,并积极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进行演出推广活动等,为宣传葫芦丝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六、结束语 由于哏德全先生对葫芦丝艺术的积极推广、普及和宣传,如今葫芦丝不仅仅是一件乐器,还产生了葫芦丝文化,影响深远。 有人评价说:哏德全把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融入到了自己的傣族音乐的创作之中,与当代文化碰撞在一起,他把傣族音乐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闯出了傣族文化发展和创新的一条崭新的路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哏德全是傣族音乐文化发展的一个符号,一个非常独特的符号,一个任何人都不能模仿也不能取代的文化符号! 符号代表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具有高度影响力和象征性,把握、感知是这代人的责任。 摘抄沁雪剑士(李锡杰)(葫芦丝演奏《丝响中国》章湘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