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章湘洪 于 2019-4-3 10:02 编辑
解读咕音和憋气
解读咕音和憋气
学习葫芦丝首先在吹奏上会出现咕音和憋气两大难题,这两道门坎一直困扰着许多人。咕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吹奏乐曲的美观和吹奏者的情绪;憋气也会使吹奏者在吹奏时造成身体紧张、乐曲不连贯、胸闷难受、头晕、不尽兴甚至会引发身体潜在的疾病,如何解决呢?!我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首先就是要了解产生咕音和憋气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加以解决。
葫芦丝之所以会出现咕音,是因为葫芦丝是簧片震动耦合发声的,在用轻、缓、弱的气流吹奏和重、急、强的气流吹奏时会产生两种不同效果的音效来,轻、缓、弱的气流吹奏时出现的音就是所谓的咕音,无论按闭或打开任何音孔都会出现这个音,称之为“咕音”重、急、强的气流吹奏时产生的音效才是正常的乐音,也是我们需要的音。当我们用正常力量吹出正常音的时候,由于节奏、节拍、换气符号或人的肺活量大小的要求和限制,在吹奏下一句乐曲或音时需要重新换口气再吹,换气之前气息和声音就会忽然停止,但仍会有小部分气流通过吹嘴跑进葫芦丝里面,就变成了很轻、很缓、很弱的气息吹奏时产生的音,也就是咕音。憋气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葫芦丝耗气量较小和簧片与簧舌的缝隙有限,不能把气以很多很快的通道方式痛快的释放出去,导致气息用不完形成憋气,如果不把多余的气体释放出来再吸气,就会越积越多,形成严重憋气。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
1 、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
每支葫芦丝所用的力量是不一样的,靠口腔内气息有效压住簧片,再适当运用气息控制发出乐音,只有了解你所吹奏的葫芦丝需要用多大的力量去吹奏,才能发出正常和更优美的声音来。
2、 吹奏时保持气息稳定:
在吹奏时气息要平稳持久,不可忽强忽弱,没有一点控制力。可以先吹奏一个质量很高的长音,然后加入手指的运动和舌头的配合,但是气息还是吹奏长音时的感觉,不要让手指和舌头的加入影响了气息的稳定性。
3、熟练快速释放多余气:
这一重点突破,就找到感觉同时也解决了咕音和憋气的问题。如何破解呢?
1)、在吹奏进行的时候,舌头忽然抵住上颚把气流截住,这时气流和声音就会被截住停止,然后在把舌头放开,把多余的气息通过已经张开的嘴唇放到外面来,虽然吹嘴还在嘴里。但是由于嘴是张开的,嘴和吹嘴之间是有一定缝隙的,簧片震动也需要一定的力度,所以多余的气体会通过嘴唇的空隙呼出来,葫芦丝不会发出声响。
吹奏时应注重点:
舌头在抵住上颚的一瞬间嘴就已经张开和放松了,这两者是同时进行的,这时候嘴张开不是为了释放余气,而是为了帮助舌头有力堵截气流,如果嘴唇不张开放松,还是吹奏状态的话,会占去舌头的部分控制力,容易使控制力减弱!还是会容易出现咕音的。
2)、在吹奏时突然张开嘴,就会把多余的气体瞬间通过张开嘴唇放出来,就像浇地的水管一样,水在水管里快速往前流动,在流到尽头的时候会突然冲到外面,水冲到外面的那一瞬间就是张开的嘴唇。
吹奏时应该注意:
在突然张开嘴的时候,气息还是吹奏时的状态,不要因为要张嘴释放余气,心里就有别的负担或做些准备动作,更不要改变气息运动状态,在吹奏状态进行时,没有任何征兆,突然张开嘴就完美地完成了余气释放。总之,找到感觉加以练习、逐步适应、定能成功。(文/章湘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