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章湘洪 于 2019-3-1 09:54 编辑
《不忘初心、情系安纺》
致原安江纺织印染厂“文艺宣传队”举办的《不忘初心、情系安纺》主题文艺晚会的一封信
欣闻与获悉,原安江纺织印染厂“文艺宣传队”的部分成员在厂文化宫隆重举办《不忘初心、情系安纺》为主题的文艺晚会。
晚会通过舞蹈、演唱、诗朗诵、器乐演奏、花古戏、黄梅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内容,慰问老厂的父老乡亲,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喜事和一件盛事。
对此,我谨惟愿:今晚的联袂演出,能够唤起更多的“安纺人”曾经的回眸与记忆。我也谨遥祝:文艺晚会能够获得圆满成功。
我是一名“安纺人”的后裔,是原小溪坑“安纺”小学、木马冲“安纺”中学的一名普通的学子,多年来,我打拼与漂泊在外,然而,我的细胞里早已植入了“安纺”暨“安纺人”的基因与铬印,我的身体里依然流淌着“安纺”暨“安纺人”的骨髓与血液,我的骨子里沿袭传承着“安纺”暨“安纺人”的秉性与执念。
“安纺”,跨越了两甲岁月,历经了异地搬迁,实施了设备引进,创造了卓越辉煌,传承了近百年纺织企业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深切的底蕴,骄人的业绩。“安纺”,是湖南的纺织之都,林立的标准厂房、丰富多彩的花色品种,是湖湘纺织行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安纺”,曾经天下“安纺人”最荣耀的记忆、最忘情的回眸、最质感的元素,最夺目的标签。“安纺”,算得上是纺织行业发展与变迁的一部鲜活的教科书,也是几代“安纺人”集体的回眸与记忆。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安纺”曾经是依山傍水的安江县城里“富人区”的标志牌;“安纺人”,似乎成了湘西地区时尚前卫的“弄潮儿”、标新立异的代名词。“安纺”,是一座有着数十年历史的纺织企业,然而,“安纺”却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与系统: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食堂、农场、招待所、澡堂、游泳馆、文化宫、电影院、图书馆、体工队、文宣队、派出所,消防队……
时过境迁,往事如烟。如今,当年那些活泼可爱、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已经为人父母了;记忆中的那些矫健的叔辈们已经逐渐地老态了;曾经隔门相对、毗邻生活的慈祥老人们有的已经驾鹤西去了;曾经伴随着孩提时代长大,完成基本学业的托儿所、幼儿园、小溪坑安纺小学、木马冲安纺中学已经面目全非了;曾经下榻与生活多年的八联间、前卫门、后卫门、新工房的老宅院,已经面目全非,或是被新的楼房替代了……破败的厂房、岌岌可危的宿舍,却已成为当地民营企业、居民的生活场所和寄居地。如今,“安纺”的老厂房,老街区,简陋了,苍老了,衰落了,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仿佛在那里做着无奈的挣扎和叹息,但是,却依然掩盖不住“安纺”昔日的辉煌。然而,叹息又有何用呢?“安纺”的改制与转型、衰落与日下,似乎宣告了一个充盈与殷实、鼎盛与红火的时代的结束。我在抱愧殊深、惋惜不已之余,似乎又平添了一种喜悦之感,毕竟,人类总是要新陈代谢的,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前进的,因此,老厂区、老街区的衰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那些承载着时代记忆、烙上传统工业印记的老厂房,一度被人遗忘在角落里。老厂,老员工、老记忆,代表着的是情怀,或许,我们知道的,只是老厂的过去和现在,然而,窥不破的,却是他的败落与失去,明天与未来。
不管如何,“安纺人”,是不负众望的,毕竟,他们亲眼见证了“安纺”的风与雨、繁荣与衰退。在今晚的此时此刻,能够让众多的“安纺人”读懂的,装满的,依然是曾经的“安纺”和“安纺人”的那一份“把根留住”的情怀。“安纺”,无论是在文人的笔下,还是在耆旧者的心目中,都是悠久与古朴的、温情与诗意的、红火与鼎盛的……
“安纺”的遗风,有的消失了、有的褪色了,也失去了许多最厚重、最底蕴、最原本、最风情的内涵与外延,思想与灵魂。说实在的,我由衷地感佩与庆幸的是,老一辈的“安纺人”对于“安纺”的那一份情节与虔诚格外地强烈,或许,这应当磬折于他们含辛茹苦地“创业”与“置业”壮举与付出。“安纺”,是值得“安纺人”回溯的,荣耀的,礼赞的,为此,我深切地埋首,想阅尽家“安纺”的余韵;长长地呼吸,想嗅满“安纺”的泥香;恬静地聆听,想感悟“安纺”的声音;舒缓地离去,想带走“安纺”卓越。城市,只是漂泊者生命旅途中的一座驿站;游子,也只是浪迹与穿行在都市高楼大厦之间的一位过客。然而,我们的血液与骨子里,却依然渗透着“安纺”暨 “安纺人”的那一份基因与夙愿。毕竟,“安纺”,依然是曾经的“安纺人”和漂泊的后裔们叶落归根、保存灵魂,埋藏归宿的绝好去处……
夕阳西下,或许只有袅袅升起的烟囱,还是那么熟悉与清晰,还是那么亲切与温馨,毕竟,“安纺”的老厂区、沅水河畔的潺潺流水、耸入云端的宝塔山的轮廓、三岩湾幽深的驿道小径,似乎还在告诉我:
安纺的基业与红火,鼎盛与卓越,温馨与余韵,回眸与记忆,影像与故事,似乎依然如故,清晰如昨……(文/邓元武)
2018年4月29日
|
|